礼赞互助70年⑩|老家东山:乡村产业叩响致富之门
编者按:
砥砺前行七十载,感恩奋进新互助。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迎来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共互助县委宣传部和青海在线网联合开展2024年“寻美互助 礼赞土乡”系列主题走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回顾互助土族自治县七十年来的辉煌历程,展示这片古老土地在新时代的崭新面貌,同时激励全县人民继续砥砺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的征程。
“寻美互助 礼赞土乡”系列主题走访活动,将深入基层、贴近群众,通过实地走访、采访报道、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互助土族自治县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显著成就。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互助、关注互助、支持互助,共同见证这片古老土地在新时代的崭新风采。
图为东山乡油菜花梯田
青海在线网(文/肖生珍) 高原夏日,趁着和煦的阳光,我们来到了互助县东部——东山乡。当车子行驶在一条条或蜿蜒曲折,或宽阔平坦的乡间道路上,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出现在我们眼前,远处梯田里的小麦、油菜籽、洋芋等庄稼长势喜人,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
七月,是欢乐的季节,是全乡群众共同开展各类文体赛事的好时机。走到东山乡政府附近,就听到了阵阵呐喊声,闻声寻去,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正在火热进行,这是东山乡庆祝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除了精彩的篮球赛,还有摄影展、非遗展、美食展都在这里同步进行,吸引了很多村民与游客前来观看。近年来,东山乡通过开展文艺演出、美食摄影展、特色农产品展销、乡村花儿歌手大赛、健康跑、拔河赛等系列活动,大力丰富群众的艺术文化生活,展示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东山乡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属低位浅山地区,全乡有12个行政村。1949年沿旧制设东山乡,期间经设两次公社后于1983年复设东山乡,目前总人口3066户11449人。
图为吉家岭村养殖的“东山羊”
近年来,东山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让党建“引领力”转换为乡村振兴“原动力”。走进吉家岭村互助延林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排排羊圈整齐排列,干净宽敞的羊圈内,羊群争先抢食,并发出响亮的“咩咩”声。据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张延林介绍,目前共有600余只“东山羊”,各类饲草种植面积达 800亩。
此外,该合作社托管50户农户的 180 亩土地,并对托管的玉米进行统一播种、铺膜、施肥、收获和销售,亩均增收 1000 元以上。
图为吉家岭新村
吉家岭村是一个典型的土族聚居村,有200户810人。吉家岭老村在10公里以外的大山顶上,自然条件恶劣,农户居住分散,群众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群众,制约着村庄的发展。
2014年吉家岭村实施了易地整体搬迁项目,搬迁后,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困扰村级发展的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不仅先后配套了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水电路、幸福院等基础设施,村庄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也相继完成。2018年底,吉家岭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吉家岭村不远处的白牙合村2022年被确定为互助县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白牙合村依托浓厚的传统土族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大墩岭神秘的宗教色彩以及加西公路贯通后便利的交通等因素,实施了集民俗接待、梯田观光、传统面制品加工为一体的乡村振兴项目,按照“支部+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集中向外展示土族的非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是东山人的“展览馆”和“会客厅”,今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收益1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个。
图为大泉村养殖的“泉水鸡”
位于东山乡东南部的大泉村也在村集体经济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这里散养的土鸡因其肉质好,口味佳,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走进村里就能听见此起彼伏的打鸣声,大公鸡昂首挺胸在林间“溜达”,有的啄食熟透落下的果实,有的觅食草地里的虫子。“我们养殖的鸡因为喝的是山上的泉水,所以我们也叫做‘泉水鸡’,依托这个天然水源,再加上定期喂食麸皮、玉米等杂粮,就是天然的绿色原生态土鸡。”大泉村党支部书记王正宇指着不远处的山说,大泉村土鸡养殖数量多,养殖时间长,对于养鸡,大家有着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不论是散养的土鸡,还是圈养的产蛋鸡,都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寺尔村是东山乡种植洋芋面积较大的一个村庄,当下正是洋芋开花结果的时节,白色的小花点缀在绿叶上,远远望去绿白相间,十分喜人。村民李万生姐带着小孙女来到田间,“今年的洋芋看着长势挺好,我来挖几个尝尝。”望着田里的土豆秧她满眼期待。
图为寺尔村种植的洋芋
2021年,寺尔村依托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的优势,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950万元,企业自筹200万元,建成了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和马铃薯储藏窖1处,按照“支部+企业+脱贫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发展订单农业,与脱贫户签订协议,以统一种子、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合作方式,解决脱贫户马铃薯种植、收购难题,并且连续三年为全乡416户脱贫户每户免费提供马铃薯种300公斤。
洋芋既是粮食作物,又是高效经济作物,对东山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产业振兴有重要作用,目前,寺尔村规模化洋芋种植面积约有800余亩,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个,年收入增加3万余元。2023年,寺尔村依靠洋芋加工销售,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
图为吉家岭村养殖厂
近年来,东山乡党委、政府始终围绕乡村振兴主线,创新打造“四邻联动”党建工作品牌,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链为载体,先后打造了“东山羊”“土族盘绣”“老家东山酩馏酒”“手工发面馍馍”“东山洋芋粉条”等一批特色产品,不断提升了东山乡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今年是互助土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站在新起点,展望新未来。东山乡的发展历程是全县人民阔步向前的缩影。如今,各乡镇也旧貌换新颜,东山乡也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好生活,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