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永续 法幢之光——王融田老居士赴心道法师纪念馆纪实
立春后,西宁的天气变得暖和,大街上串亲戚的人拿着礼品来来往往,过年的喜庆氛围拉满整个街道。
2025年农历正月初十,这一天不仅是农历新年的开始,更是心道法师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因缘际会,王运天老居士(法名:融田),这位与心道法师有着深厚渊源的皈依弟子,携同老伴、儿子、姑娘女婿及孙子孙女等全家老小,借着春节假期的闲暇,从兰州踏上了前往西宁市城中区南山佛教居士林的旅程。他们的目的,不仅是参加早课诵经法会,更是为了缅怀和敬仰心道法师,参观那座承载着法师一生功绩与精神的“心道法师纪念馆”(西宁市城中区南山佛教居士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陈馆)。
清晨,南山佛教居士林内佛音袅袅,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古朴的殿堂之上,为这片圣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在理禅法师的带领下,王融田老居士一家吃过早饭后,参与了庄严的早课诵经,经文声声入耳,仿佛穿越时空,与心道法师的精神产生了共鸣。
随后,南山佛教居士林管委会主任谛峰法师亲自带领大家参观展陈馆。谛峰法师边走边讲,从历史背景到心道法师的生平事迹,从创宗弘法的艰辛到爱国爱教的情怀,从南禅寺的旧貌到现在的变迁,每一幅图片、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法师的传奇一生。王融田老居士和家人听得入神,内心的法喜与感动难以言表。他们肃然起敬,对心道法师的崇高品德和卓越贡献由衷赞叹。
展陈馆内,心道法师的影像资料、手稿、著作以及各类纪念品琳琅满目,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王融田老居士回忆起与心道法师的结缘,那是他童年时期的一段珍贵记忆。从八九岁时初次拜见法师,到跟随外爷、外婆见证法师的种种不凡之举,那些画面依旧历历在目。特别是法师不贪钱财、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王融田老居士讲述了他亲自见证心道法师大爱的故事。有一次,心道法师路过武威的大云寺,这座寺院被地震毁坏后,由心道法师的弟子发心重修。但心道法师见寺院装修佛像等还需要钱,便把身上值钱的东西换成钱,交给弟子并交代一定要修建好寺院。
岁月如梭,转眼间王融田老居士已进入耄耋之年。1990年,他在整理家中资料时偶然发现了父辈和祖辈珍藏的民国年间经书,那些关于心道法师的记忆再次被唤醒。他深知,心道法师是一位不该被遗忘的大德,于是毅然决然地担当起了“团长”的角色,带领谛峰法师等“寻根问祖团”在全国各地搜寻、挖掘、整理和编辑心道法师的弘法资料。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珍贵的资料最终被整理成书,成为了后人了解和研究心道法师的重要文献。
参观结束后,谛峰法师向王融田老居士的儿女们详细介绍了打造展陈馆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他强调,这不仅是对心道法师一生功绩的缅怀和敬仰,更是为了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赓续传承。展陈馆的建设有助于引导佛教僧俗信众始终坚持我国佛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持续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雨水后的西宁阳光温暖而明媚,走在南禅寺的幽静小道上,静听佛音缭绕,内心感到无比的宁静与安详。虽然我没有见过王融田老居士,但从照片和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他是一位慈祥而智慧的老者。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挖掘和整理资料,为后人存史,这份大爱令人动容。
西宁市南山佛教居士林作为青海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传佛教寺院古建筑群之首,不仅汇聚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和儒教文化的特色,更成为了青海省文化旅游的佛门净地,1986年6月,被青海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未来的希望。
在此,我们衷心祝福王融田老居士及全家身体健康、福寿安康!愿心道法师的精神之光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刘志强,青年作家、媒体人,供职于青海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