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中华网  |  百度  |  青海新闻网

【青海在线网·散文】青海人浪山浪的不是山,而是……


“明天浪山走吧,看好天气不错。”

“浪不哈去吧,家里来亲戚哩。”

“早浪走,亲戚说给了过几天再来……”

“那走,管求子他哩”

一到周末,青海朋友微信里就开始吆喝浪山了。

春暖花开,当第一缕春风拂过青海高原,青海人的“浪山”之旅便悄然开启。青海人浪山,浪的不仅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态度、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高品质生活的执着追求。

早在之前,我就写过一篇《青海人的浪山,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一文,反响不错,今晚,我想再写一写关于青海人浪山的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在青海,季节的更迭有着独特的韵律。当春节的余韵还未完全消散,阳光开始变得温暖起来时,青海人便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走出家门,去赴一场与自然的约会。那时的树林,或许还未完全褪去冬日的萧瑟,但在小河边或墙角里已有嫩绿的新芽在悄然萌动;小河的水,依旧带着冬日的清冽,却也流淌着生命的活力。一家人围坐在树林里或小河边,摆上简单的吃食,谈天说地,笑声在空气中回荡。这便是青海人浪山的序曲,简单而又温馨。

而到了四月,青海真正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节。田野里,油菜花开始绽放出金黄的花朵,如同一幅巨大的金色画卷在大地上铺展开来;山坡上,各种野花竞相慢慢开放,红的、粉的、紫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树木的枝头,嫩绿的叶子渐渐茂密起来,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纱衣。此时,青海人的浪山活动也进入了高潮。人们纷纷拿起小板凳、桌子,还有那一大堆吃的喝的,浩浩荡荡地走进树林、来到河边,开启一场盛大的野炊之旅。

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四月青海贵德县的油菜花已经开了,也是青海油菜花开得最早的地方。而在化隆县、循化县、民和县四月初各种花已经开放,小草发芽、树木吐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每到周末就纷纷往这些地方跑,一方面是看看美丽的花,另一方面是浪山游玩。

在青海,浪山之前每个地方叫法不一样,在互助叫野炊,在门源叫支锅叉,在平安叫爬山……但什么时候叫浪山了呢,大家知道吗?

青海人是爱山的。在青海人的浪山活动中,亲近自然是永恒的主题。当人们置身于山水之间,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的芬芳、花草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抬眼望去,连绵的山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美,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用绿色的画笔精心勾勒而成。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青海人浪山,最高兴的应该是孩子们了。当我们走进山沟,或草滩上时,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玩耍,他们追逐着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穿梭,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大人们则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他们谈论着家长里短,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那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其实,在浪山中,最高兴的还有妇女,总有一支歌属于他们。只要歌曲一起,他们就会翩翩起舞,这里说翩翩起舞可能只是针对一些人,而有些人纯粹只是乱跳,没个章法。但这就是青海人的浪山,浪山中没有歌曲,没有扇子,没有音响,那是不能叫浪山的,也是不完美的。是不是!

除了跳舞,青海人在浪山时还会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有人喜欢在河边钓鱼,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鱼儿上钩,享受着那份宁静与专注;有人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还有人喜欢在草地上放风筝,看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仿佛自己的梦想也随之飘向了远方。

现在,我说高大上一点,对于青海人来说,浪山不仅仅是一种户外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心灵也变得疲惫不堪。而浪山,就像是给心灵放了一个假,让人们有机会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生活态度,教会了青海人要懂得享受生活,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发现美好,要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每一刻时光。

所以,我想说的是,浪山,对于青海人来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情怀,源于青海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青海,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从雄伟的昆仑山到广袤的柴达木盆地,从神秘的青海湖到神奇的塔尔寺,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青海人的记忆和情感。

在浪山的过程中,青海人仿佛是在与这片土地进行一场深情的对话。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大地,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着美景,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那些曾经在浪山时留下的欢声笑语、那些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都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浪山情怀还体现在青海人的团结互助精神中。在浪山时,平时不做饭的老男人和小伙子们纷纷拿起菜刀和勺子围着锅台不停地做饭,有可能是展示手艺,也有可能是在一群女人,或小姨子们前面表现一下。你还别说,炒的洋芋丝还真香,有时候就是酱油倒多了。

另外,到了现场以后,人们常常会互相帮助,大家一起做饭,一起分享美食和欢乐。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大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青海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更加坚强和勇敢。

你不要小看浪山,其实,浪山也是青海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浪山的过程中,人们会唱起悠扬的青海花儿,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扇子舞,有的是乱跳,但也是一种自由的舞蹈。那激昂的歌声、那欢快的舞步,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着青海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浪山,青海人将自己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文化。几杯青稞酒下肚后,管他会跳还是不会跳,会唱不会唱,站在人群中疯狂跳起来,随便拿一个东西都是道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海人的浪山活动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浪山方式依然保留着,但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现代的元素。如今,青海人在浪山时会带上各种现代化的装备,如帐篷、烧烤架、音响设备、扇子等。帐篷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场所,烧烤架让人们可以品尝到更加美味的食物,音响设备则为浪山活动增添了欢乐的氛围。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让青海人的浪山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浪山经历和美照,与更多的人交流和互动。一些旅游公司也推出了专门的浪山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这些变化,既保留了浪山的传统韵味,又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让青海人的浪山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

无论浪山活动如何变化,青海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是的,青海人最爱浪山,但真正浪山的没有几个,有人说青海人浪山浪的是寂寞。有的浪的是山沟,有的浪的是河滩,有的浪的是树林,不管浪什么,都要把住一个度,不能胡来,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觉得青海人喜欢“浪山”的原因可以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以下是具体分析:

1. 自然环境的吸引力

青海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壮丽的雪山、清澈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夏季均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是避暑的理想之地。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浪山”提供了绝佳的场所,人们可以在山水间亲近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

2. 文化传统的延续

“浪山”在青海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尤其是在回族等少数民族中更为流行。每年四、五月份,青海大地刚刚泛绿时,人们便开始在山间支起锅灶,进行野炊和歌舞活动。这种传统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的表达。

3. 生活方式的体现

“浪山”不仅是户外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青海人通过“浪山”放松身心,增进家庭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人们会亲手制作美食,如“熬饭”,并伴随着歌舞表演,享受与亲朋好友共度的美好时光。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青海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4. 情感需求的满足

“浪山”为青海人提供了一个逃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机会。在活动中,人们可以暂时放下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种体验不仅能够消除疲惫,还能带来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5. 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推动

“浪山”活动的流行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露营基地、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的兴起。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增收的机会,也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你心目中青海这几天去哪里浪山最美!!!

刘志强,媒体人,青年作家,供职于青海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