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中华网  |  百度  |  青海新闻网

【声动青海①】在峨堡驿站触摸历史与未来的共振频率

青海在线网  (文图/米海莲)五月的祁连山麓,雪线与草甸的交界处泛着新绿。5月19日,“声动青海”主题海北采访团的脚步踏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这座“青海北大门”,作为丝绸南路的千年重镇,在五月暖阳下,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展开了一幅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画卷。

下午,采访团来到了祁连锦绣古城驿站。这座位于G227国道旁的驿站,以蒙古包为独特背景,尽显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特色,自建成营业以来,因其完善的设施与丰富的体验项目,成为了青甘旅游大环线的热门打卡地。仅在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可达数千人。

步入驿站,30座环保木屋客房错落分布,一旁的木栈道蜿蜒曲折,引领着游客深入草原。“我们当时想着要建一个能让游客深度体验草原文化,又能实实在在帮到乡亲们的地方。”该驿站负责人张贵发介绍道,如今驿站里共有30人,涵盖厨师、服务员、讲解员、马倌等多个岗位,员工多为祁连本地人。此外,驿站还与周边的合作社、农牧户合作,收购他们的农产品、手工艺品,进一步拓宽了大家的增收渠道。

张贵发领着大家来到跑马场,场地上几匹骏马正悠闲踱步。“骑马项目最受游客欢迎,旺季的时候,一天能接待好几百人。”他介绍道,“我们的马倌都是本地牧民,骑术精湛,还能给游客讲讲草原上的故事。”除了骑马,驿站还提供射箭、民族服饰体验、手工制作等丰富的娱乐项目,让游客全方位感受草原文化。

随后,采访团走进峨堡古城遗址博物馆,在峨堡古城遗址博物馆内,一块“狼噬牛金饰牌”的复制品牢牢吸引了众人目光。20厘米见方的纯金饰件上,狼与牛搏斗的纹路清晰逼真,仿佛将公元前三世纪匈奴贵族的威严直接带到眼前。“原件是国家一级文物,是峨堡作为军事要塞的历史见证。”讲解员的介绍,让记者们的镜头又转向了丝绸南路线路地图——那条从长安出发,经峨堡穿越扁都口的红色“西平道”,在灯光映照下,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

走出博物馆,一段残垣和一座雕像吸引了大家注意。夯土墙历经七百年风雨,仍倔强地挺立着。古城东侧的空地上,王震将军和南木卡才巷并肩而立的“曙光”雕塑格外醒目,王震将军身姿挺拔,眼神坚毅,望向远方。

“1949年9月15日,王震将军进军新疆途经峨堡时,就在这里接见了阿力克千户南木卡才巷等民族上层人士。”讲解员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当时,藏族人民沿途为部队送上食物,王震将军则回赠阿力克部落步枪50多支及部分弹药,还敦促他们尽快组织地方自卫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家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雕像。

采访结束后,阳光仍如液态金般泼洒在草原上,山坳间的雪水溪流闪烁着碎钻般的光芒,这片土地用千年积淀告诉世界:青海的“声动”,从来都是历史足音、自然回响与时代脉动的合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