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中华网  |  百度  |  青海新闻网

【青海在线网·散文】谨以此文祝愿高考——遇见八班

我在结束了2024届高考的任务之后,接到了担任高三(8)班(以下简称为八班,大写的八班)政治教学的任务。结束了假期云南之行回到贵德的第二天,我走向了八班的教室,当然这是假期补课的第二天,我耽误了一天,其他老师补上了我的课。

八班的班主任是祁海霞,化学老师马桂梅,英语老师方海英,数学老师杨富贵,语文老师张立堃,大家都很年轻,只有我这个“老教师”确实太老了,真不知道能不能和这些年轻的老师们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我会不会非常拉胯?给大家拉后腿?

我的课程是从假期8月21日开始的,依次复习了四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与生活》《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还有两门选修课《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前四门都是以前讲过的,后两门是第一次讲解,有点生硬,说的不好听一点,有些同学的思路比我清晰,所以后来的授课中我多次让学生讲解关于逻辑方面的题,效果也比较好。不仅如此,所有的题我都让学生讲,所有的同学都要讲题,这样锻炼了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由于新课程改革,所以逼得我重新完整地走课程,比起年轻教师很吃力,这里不得不说起我们的政治教师团队,包括我在内共有五个政治教师在上课,有年级主任周晓倩老师,袁慧老师,郑雅清,全琳老师,当然还有我,这也是贵中历史上在一个年级第一次集聚了五位政治老师,恐怕以后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政治老师在高三授课。尤其是刚刚到来的两位年轻教师只有一年教龄的郑雅清和刚刚分配来的全琳老师,一下子被调到高三的岗位上,就像一个新兵一下子被拉到战场上,多少让人担忧。但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也曾经年轻过,实践证明年轻教师能够担责,能够干出一番精彩的成绩。将近一年来,年轻教师的姿态和热情,干出来的成绩令人赞叹,这是贵德中学的领导们相信年轻人的最好的回报。在这个过程中,五个人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我的成绩有时好一些,有时差一些,同学们的状态也有好有坏。我知道我这个上了岁数的老教师压力有多大,静下心来,好好教学,好好做题,好好组织课堂,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岁数老不是成绩差的借口,能和年轻人一起奋斗才是幸福的标配。

八班共有52名同学,不多不少,后来有同学告诉我,应该是53个,一个同学在进行艺考。这个班里男生多,有30个,女生有23个。男生们特别喜欢篮球运动,似乎除了一两个同学之外,都非常喜欢。到了体育课,他们全部投入运动比赛中,抢篮板、助攻、抢断、得分,玩得不亦乐乎,似乎全世界都不存在,篮球就是一切。这样的状态,往往能考出好成绩,但是也有可能玩物丧志,关键时间段耽误,得不偿失。有时候,我也和他们在一块玩,分享难得的篮球快乐。

班主任祁海霞很年轻,个子也不大,啥时候都是笑嘻嘻的,八班的同学们很团结,没有几个同学犯错误,从中我也感觉到了祁海霞老师的本事,“小个子大能量”。虽然没见到她大发雷霆、叱咤风云,这似乎就是一种本事,“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一个好老师的模样有很多,祁海霞老师身上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就是一个好老师的样子。

祁海霞老师给了我一个名单,就是给我分配的帮扶对象,有马晓梅、柳建宁、邢丽巧、马春莲、罗宏成、蔡生谦、田永霞、王顺霖、马丽娟等,每过一段时间我会把他们叫到教学管理处,问候一下学习、生活,共同设计未来一段时间的目标等,每一次都做好记录、拍好照片。给每一个同学赠送小礼品,多半是文具,尤其是软皮本或中性笔,尤其是中性笔,满足了每一名孩子学习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包括每一次考试下来,给每一个同学发点文具,无论成绩好坏。也许谈话不会直接带来学习的进步,但是教育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粗略一算,两学期下来,谈话也达到了五六次,也算不错了,实打实的。

每次考试完之后,都要开家长会,老师们也被要求下班讲解,祁海霞老师请我过去讲一讲,总觉得自己口突言短,讲话让家长们笑话,一直没有去。大约四月份的时候,是最后一次家长会,祁海霞老师又一次请我讲一讲,只好硬着头皮去讲,该讲的校长、老师们都讲了,重复讲只能让家长们嫌弃。我讲的是《梁启超家风教育》,讲了十多分钟,虽然讲的蹩脚,但是从家长们的眼神中得到的启发是共鸣。只有全州七分之一的优秀学生们才能考入贵中,能考入贵中的自然说明家教也不会差,说明家长也是优秀的。从教室里走出来的时候,心底里为这些家长点赞。将心比心,假如我以家长的身份出现在教室中,会以什么样的姿态看待老师们。

从五月小长假回来了之后,高三年级连续三周进行强化训练,周二、周三、周四,每天两门,一周一轮,考试时间和高考接轨,这个强度也是蛮大的,非考试时间大家都在上课,这让我想起来2022年新冠疫情的最后一年,五月份有一次新冠反弹,学校决定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放假,高三全部住校,从5月13日晚上开始封闭式管理,一直要坚持到高考结束,但是后来疫情缓解,10天之后结束。在校的几天时间里,晨读、六节课、两趟考试、三个小时的晚自习,学习的强度非常非常大,但是哪怕到了晚上22:00,学生们的学习的劲头都非常高涨,老师们抢课上都抢不上。现在没有了疫情,强度虽然没有2022年大,但是依然不可小瞧。

第一次高强度考试下来,我的政治成绩在三个班级当中排名第一,而我原来担心考的是倒数第一;而第二次以为能考个第一,结果下来了之后是倒数第一。虽然每次差距只有1分多,但是考好了心情愉快,“扬眉吐气”,考差了心情郁闷,总觉得有点“大逆不道”。这是所有老师的心境,尤其是高三老师的心境。领导们往往批评老师要从主观上反思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实际上如果领导们亲自上课是上不过普通老师的。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对所有的高三老师点赞,一年拼命干下来,白头发都增多了许多,皱纹都平添了许多。

5月23日晚上,在八班有晚自习,这个晚自习时间长达60分钟,一套卷子在紧锣密鼓中讲完,然后我问孩子们,前面发的卷子有几套没有讲完,我的记忆中还有两套没讲,但是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所有卷子都讲完了,还剩下将近10多分钟,孩子们要求看一段还没有看完的视频。我是心有不甘,觉得他们在骗我,但是他们坚定地说全都讲完了,倒是让我怀疑我是不是老的“颠东”了。只好让他们看视频,视频看完了下课的铃声也响了,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说是有教育意义。

因为还有几节课,所订的卷子也不多了,心里想着不能空课,所以急死慌忙地在网络上下载了两套卷子,让柳师印了出来,课代表马鑫这时候来取卷子,就先布置了一套,让他拿去发给学生们做出来,考虑到学生们非常辛苦,所以特别强调只做选择题,第二天交上来。

从办公室里出来,已经是19:30了,办公楼的外面站满了背诵的学生们。近一段时间,每个班的学生包括走读生在学校背诵,所以校园里到处都是背诵的学生,和高大的梨树、杨树相得益彰,形成了最好的夕阳景色。图书馆前面水泥路上八班的同学们在背诵,守望的是班主任祁海霞,劳累了一天的孩子们此时精神百倍,丝毫没有在室内上课的瞌睡的场景,这让我心底里还是非常佩服。“睡去不醒,吃去不饱,干去不乏”,这就是少年的状态啊!和祁老师喧了半天的班级,谈了一些共鸣的东西,辞别祁老师和孩子们,走在回家的道路上,夕阳尽然是暖色调下的红色和金色温暖。                                                             

5月29日早晨,是我在八班的最后一个早自习,给班主任祁海霞老师打电话,让学生们到楼下背诵。由于《逻辑与思维》这门课大家掌握的不是太好,在做题的时候比较费劲,所以给学生打印了这门课的要点,需要用两节课时间背诵巩固一下,这也算是回归书本。楼下的梨树林树冠高大、树叶茂密,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就像一个植物园一样,青海省也没有第二个校园能和贵中的校园一样媲美,无论在是四月的梨花还是五六月份的绿色抑或九十月份的金色,都是美轮美奂地存在。八班的52名同学星罗棋布地散开在八角亭下、梨树地下、石桌旁边、校史馆旁,静静地背诵和记忆着概念、判断、推理,希望在高考场上举一反三,下笔成神。早起的小鸟在高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夸八班的孩子们学习认真、青春勃发。慢慢地太阳升起来了,一道道阳光透过树枝间隙打到每一个勤奋的孩子身上,在光明和温暖中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天地之间无穷的能量和智慧。我把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的场面用特写镜头拍了下来,定格最美的青春,也许若干年之后,大家建功立业、不断进步,总会回想起在歇春园里学习的点点滴滴。这是我第一次带着高三(8)班的学生在室外上自习课,也是最后一次在室外上自习课。当早自习好听的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都来给我看完成的任务,每一个都背诵了10页,有些勤快一点完成了所有21页任务,勾勾画画、重点要点,清清楚楚,真的为孩子们高兴。

5月30日晚自习,是我的最后一个晚自习,上课时间有一个小时,似乎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有讲不完的题。事先在改完的两套卷子的答题卡上画出客观题的分数,能够达到24分的同学总体不错,超过了一半人,有些同学的分数就显得非常高,比如黄才旦卓玛的45分和36分,李晓宁的两次都是33分,马晓梅的39分和36分。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给八班的同学阅卷,所以在每一名同学的答题卡上我都写上了四个字“金榜题名”,希望我们的学生都有一个好前程,走向远方。一节课紧锣密鼓的讲完了两套题,不是那种精雕细琢的讲解,而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匆匆,每一道选择题都是讲错误选项的错误之处,主观题只涉及要点。

刚刚讲完,下课铃声也响了,完美!回想起在教学管理处我在做题的时候,有老师问我,学生还会听吗?我说了一句,肯定会听的。确实这一节没人睡觉,都在写写画画,不像以前,总有睡着的同学,或者睡着了但是笔在扭扭妮妮地画出“蛇的外甥娃——泥曲线(蚯蚓)”。

下课铃响,果洛的两名同学最中吉和杨金拉毛要回果洛,家长们来接,于是邀请两位同学走到讲台上照相。也许这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不相见,两名孩子的衣服上签满了同学们的名字,大家走出教室的时候不忘祝福和勉励两位同学,而此时两人已经哭成了泪人,为青春的告别流泪,为万水千山总是情感动。照完了相,我也勉励两位同学加油,一定要金榜题名,而窗外的沙枣花香浸透了整个教室。

端午碰上六一儿童节,高三也三天放假,6月3日返校。第四节课是我的最后一节课,本以为学生们热闹起来,不让我上课,也做好了“时间被抢走”的心里打算,但是这一节课完完整整地上下来了,回归到《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要点上,感觉非常顺畅,连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高三下课铃声响起,时间是11:55,可能拖延了30秒钟,虽然没有讲完,但还是果断下课,吃饭是头等大事。

6月4日早晨7:00早早来到,因为要和八班的同学约定合影,时间不长,孩子们都到齐了,在八角亭黄金拍摄地点,分别和男生、女生、住校生、四包学生照相,我送给每一个孩子们的白色体恤上打印的红色的“金榜题名”四个字非常醒目。“自古英雄出少年”,十年寒窗,春夏秋冬,大家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从八角亭下走向世界”,点赞每一位为梦想拼搏的孩子们,八班的孩子们是最棒的!

最后一个我和班主任祁海霞合影,这是她的第一届,在她面前美丽的教育画卷正漫漫展开,海纳百川、霞光万丈。最辛苦的是班主任,而最有价值的也是班主任,多少优美的词汇在六月的早晨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唯有高大梨树的苍劲才配得上对所有班主任赞美,唯有暖色的晨光撒照在班主任身上才意味着教育的温度!

早晨9:00毕业典礼在象征着光荣与梦想的萃华厅进行;11:00,所有2025届毕业生包括八班的全体同学从学校“尊”字杯下出发,在国旗护卫队的引领下,在喜悦和不舍中和学校告别、老师告别、学弟学妹们告别,走出校门,走向丹霞大道!

遇见八班!难说再见!

李林,海南州贵德高级中学教师,喜欢教学、写作、篮球,青海作家协会会员,青海读书签约作者,河阴文学社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