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中华网  |  百度  |  青海新闻网

【青海在线网·散文】“偷”来的美景


雨后的村庄裹着湿气,草滩上的马莲花撑开蓝紫色裙摆,水珠顺着花瓣滚进泥土。风掠过田埂时,花影在水洼里晃了晃,远处传来一两声牛铃,惊飞了不知名的小鸟——这乡间的静,都浸在马莲花的淡香里了。

——一叶禅

随手刷着朋友圈,突然眼前一亮,吸引眼球的是一叶禅老师的美图和与这美景相媲美的文案。

一幅幅雨后马莲花美景摄人心魄,美不胜收。欣赏片刻后,我赶紧保存了几张。因为一叶禅老师的空间对外只展示三天。

确定保存好后,心里踏实了,我重新返回朋友圈,时而欣赏着图片,时而用心品读她的文字。

雨后的马莲花,舒展紫蓝色的衣裙,晶莹剔透的水珠洒满花瓣,好一幅美人出浴图!隔屏仿佛嗅到了她那沁人心脾的幽香。她将天空的泪酿成大地的诗。

每每看到马莲花,我的心绪就会飞到30多年前那个遥远的村庄。 

在我代课的那几年里,每逢盛夏,我时常会徜徉在马莲花盛开的地方,看溪流,听鸟鸣,沐浴着花香,有时带上一本书,一坐就是大半天。我总是会采摘一把马莲花,选刚开的、欲开还闭的,再摘几片深绿色的大叶子,插在罐头瓶子里,放入少许食盐,这样在一周内,我的小屋里,就会时时飘散着马莲花的清香。

有时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野外背书、唱歌、做游戏。白杨树下,芳草萋萋,溪流潺潺,马莲花香弥漫……孩子们的读书声常常会惊散话家常的鸟群,一切是那么祥和、惬意。

‌马莲花紫蓝色的小花清新淡雅,状似蝴蝶,宛如一个个小精灵,端坐在笔直修长的花茎上,她纤巧、端庄,精致而不张扬,幽幽的花瓣里藏着梦和远方。她柔韧坚强,任风吹雨打,都努力站成最美的姿态,没有凋零的花瓣,只洒给人间阵阵幽香。

她的叶片宛如碧绿的剑鞘,简约整齐,挺拔而修长,轻轻摇曳间,透露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仿佛大自然用最纯净的绿色染料精心绘制而成,为她那娴静脱俗的花朵增添了几分雅致与陪衬之美。

她不择沃土,无需呵护,根扎泥土,花向苍穹,与名贵不沾,与喝彩无缘,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却用激情点燃生命,用灿烂的光华点缀世界。 哪怕零落成尘,留给人们的也是永恒的微笑和无悔的绽放。

成片的马莲花是蓝色的海洋,随风起伏中,波浪翻滚,唯美里略带一丝忧伤的情怀,那一缕缕扑鼻而来的清香,又似一双温柔的手,瞬间抚平了心间的褶皱。

没有这样仔细地欣赏马莲花很久很久了,非常感谢一叶禅老师分享的美景!浏览朋友圈,不只是消遣,还能淘到宝贝。

我在朋友圈留言“与人工栽种的花卉相比,我更喜欢清香朴实的天然花”。一叶禅老师回应“我也喜欢天然的花花”。

一叶禅老师生在祁连,长在祁连,学成后供职于祁连,是一位悬壶济世的白衣天使。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摄影、作画、练书法,每一样都求其精致 ,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她有一种发自心底的质朴无华,一种淡泊从容的优雅。

她的文字大多来自乡村、田园、森林、草原,仿佛山间飘来的清风,带着泥土的芳香,充满难以割舍的乡愁,她在《岁月深处的乡村烟火》中写道:“我沉浸在这些满是烟火气的故事里,深深感觉到这些方言的无比珍贵,它们是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一头连着如今身处喧嚣闹市的我,另一头紧紧系着故乡过往的岁月,那里埋藏着我的根之所在。”她在《村庄,封存在记忆深处的乡愁 》中写道“我的村庄,成为封存在我记忆里的绝版乡愁。我怀揣思念而来。归来时,一半是重踏故土的欢喜,一半是物非人非的惆怅”。

她的画作栩栩如生,疑似出自专业画家之手,令人叹服;她的摄影技术常常引来一片喝彩声——“美爆了”“美哭了”“美得一塌糊涂”“怎一个‘美’字了得”……

朋友们常常“明目张胆”地“偷”着她的风景,还不忘告知一声。她也大度地回应——有喜欢的尽管拿吧。曾经有朋友夸赞她的雨后彩虹,并遗憾美景不能久留:

斜阳暮雨彩虹桥,咫尺风光万里遥。此景人间留不住,云霞再现待明朝。

我即兴和了几句:

万绿濯洗百花娇,桃源闲逸映彩桥。妙手留得景常在,“偷”来惠存乐逍遥 。

诚然,拍照是留下美景的最好方法。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许许多多“偷”来的美景。

有一次会后分手时,她说要去省城女儿的住所。我满有把握地问了一句,退休后,老师也会住在西宁吧?没想到她竟不假思索地摇摇头:不会的,我就住在祁连。 

我的心里一震,随即又羡慕起她的选择来。是的,相比于浪迹天涯,落叶归根是多么静美的意境,一辈子能守望着自己的故土,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突然间,我的脑海里涌现出一个明朗的念头——那个扎根乡村、仙气飘飘的一叶禅老师不正是草原上的一簇马莲花吗?

白云,女,文学爱好者,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