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散文】读恩披里克的《反对理论家》
说到古希腊哲学的繁荣上,似乎和中国的先前诸子很有些相似之处。一个是其盛名上,古希腊哲学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先前诸子引领中国传统文化走了两千余年的路。
一个是其命运多舛上,先秦文明在稍后不久的秦朝焚书坑儒中几乎断绝。古希腊哲学也是经历了教会教义的洗礼,如大名鼎鼎的伊壁鸠鲁的著作,就因为不符合教义,被焚毁的所剩无几。
所以其煊赫盛名之下,如有人请教,要了解古希腊哲学,该读那些哲学家的什么作品。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的著作而外,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算一部,此外并不能多所有所列举。中国的诸子也是这般窘迫,儒墨道三家而已。
门巴尼德、赫拉克利特等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大多遗失,只有残片存留。要了解古希腊哲学的全貌,恩披里克的这部《反对理论家》算是一部很全面的著作了。此外如想多了解一些相关资料,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也算一部很出色的作品。
恩披里克是古罗马时期希腊地区的一位哲学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们相比,古罗马思想家们的作品保留的情况比较好一些,许多著作能比较完整的流传下来。恩披里克的作品,流传于世的也比较完整。这部《反对理论家》便是其几部作品之一。
在《反对理论家》这部作品里,恩披里克总结式的把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和作品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又用自己的观点进行驳正。所以古希腊哲学里比较有成就的那些哲学家及哲学作品,在这部书里大概都能了解到。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基本上能了解到古希腊哲学的全貌。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后世也有像策勒的《古希腊哲学史》那样的专业巨著,但这些巨著需要媒介,著作者本身不能像恩披里克那样接触到许多第一手的古希腊哲学原著作品,那些作品大多已经失传了。所以这部作品对于了解古希腊哲学,还是有其特别意义的。
不得不说,哲学,这还是古希腊所独有的一门学问。古文明还有古印度的文明和中国的先秦诸子。仔细一想,古代中国一是伦理道德的成分太重,一是经世致用的政治成分太重。纯粹的哲学,哪怕是道家思想里,也并不存在。古印度的哲学,其深刻处不可企及,可毕竟和宗教混合在一起,一则为教义的附庸,一则神化神秘的成分太重。
如此说来,纯粹的“人的感与思”的学问,也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哲学(或形而上学),仅仅在古希腊才存在。到后来,西方哲学大放异彩。虽然西学已经遍及全球了,但哲学这门学问,也还是只有在西方文化里才存在。我们想想,不涉及政治、道德伦理、宗教、玄学等其他领域,纯粹的“人的感与思”这门学问里面,其他地方有没有取得较好成就的文人呢?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似乎是没有的。
了解了古希腊哲学,我觉得我们才能了解真正哲学的范围和具体内容。哲学有具体范围吗?其实是不该有的,如跳高跳远,不该限定跳的不能超过几米一样。凡是人类的精神之触角所能触碰到的地方,都在哲学的范围之内。尼采不是说过:还有许多精神的岛屿,没有被人类探索发现。许多可能性,我们在其实现或验证以前并不能提前认识到它的准确性。
几百年前有人设想登上月球,发明能承载几十上百人的飞行器等,那些先驱们的同时代人并不能意识到这些设想的先进伟大之处,反而会当成笑话。
但当哲学超出“感与思”的范围时,在玄学、道德、神学等错路上昂首前进的样子,看着是很滑稽很可怕的。谬误的黑雾,可以笼罩在人类的头顶上,几百上千年的驱之不散。我们未必能给哲学指定一条完全妥帖可靠的道路——这很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教条主义,但起码可以知道那些方向是错误的。
这也是读这本著作,了解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意义所在。其意义,我想要是简言之的话,依旧是明白哲学是“纯粹人的感与思”。于此相反的,则是玄学,这是哲学最容易走上的一条错路。还有神学,道德伦理、政治、功利,甚至法术巫术等等。
关于这本书的具体范围与内容,可以罗列其目录一见一斑:
第一部分 反对逻辑学家
第一卷
第一章 存在真理的标准吗?论标准论真理
第二章 真理标准三个方面的考察第一节 “由谁评判”意义上的标准第二节 “通过什么”意义上的标准
第三节 标准的第三个方面:呈现过程
第二卷
第一章 真的事物存在吗?
第二章 征象存在吗? 第一节 不明白的事物有哪几类?第二节 对征象的质疑
第三章 论证明 第一节 何为证明 第二节 证明的主题对象 第三节 证明存在吗?
第二部分 反对自然哲学家
第一卷
第一章 论神
第二章 神究竟存在吗?论原因和被动事务论整体和部分论物体
第二卷
第一章 处所存在吗?运动存在吗?时间存在吗?论数论生成和毁灭
第三部分 反对伦理学家
第一章 关涉人生之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二章 “好”“坏”“中性”的本质
第三章 “好”和“坏”和“中性”的本质
第四章 相信好的和坏的东西本性上存在,有可能生活的幸福吗?
第五章 那个悬隔判断一切关于“好”与“坏”之本质的人幸福吗?
第六章 存在着任何生活技艺吗?
第七章 生活技艺能教吗?
似乎有点不惮其烦,但是光看看这些内容目录,既可以了解到,古希腊哲学家们探讨思考的都是些什么内容。
关于这本书的时代性,这是公元两百年,大约中国汉末三国初期那会的作品。一提到年代,现代读者都会武断的觉得书里的内容陈旧落后。其实我们要是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及其年代,光读书里的内容,我们完全会误以为这是一本现代哲学家的作品。这也是文学哲学上真正好的作品的特点之一,即能超出时代的约束限制。
车正彦,青海人,喜欢阅读,旅行,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