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之上雨为歌 2025西宁半马跑出城市精神新高度
王生荣摄
青海在线网 6月29日清晨7时30分,青海体育中心内人潮涌动。随着发令枪响,1.5万名参赛者冲破雨幕,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开启了2025西宁半程马拉松的征程。这场平均海拔2261米的高原赛事,不仅因细雨添了几分挑战,更因参赛者们的坚韧与热情,成为西宁这座城市运动精神的生动注脚。
比赛当日,西宁气温骤降至11℃左右,细雨裹挟着高原的寒意,却未能浇灭参赛者的热情。半程马拉松赛道上,选手们身着轻便雨衣或短裤(部分硬核跑者以“短打”亮相),在湿滑的路面上保持节奏,水花随着步伐飞溅;欢乐跑区域,全家总动员的场景尤为动人——父母推着婴儿车、孩子牵着祖辈的手,用欢声笑语化解了雨天的阴霾。
王生荣摄
更令人动容的是,数名残疾人运动员以轮椅为“战马”,在志愿者护航下奋力前行。他们的轮椅碾过积水,溅起的水花与坚定的背影,成为赛道上最震撼的风景。一位轮椅选手表示:“高原的雨很冷,但观众席的加油声让我浑身发热。”
赛事组委会在赛道每2.5公里设置的补给站,不仅提供能量胶、香蕉等常规物资,更融入了西宁特色:热气腾腾的牦牛肉汤、酥油茶、青稞饼让跑者大呼“暖胃又暖心”。一位来自外地的选手笑称:“跑完半马,连西宁的美食地图都摸透了!”这种“运动+文化”的体验设计,让赛事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一场城市文化的沉浸式传播。
作为一座地处青藏高原的城市,西宁曾被贴上“运动氛围薄弱”的标签。然而,本届半马1.5万人的参赛规模(半程项目报满仅用3小时)、赛道两侧市民自发组成的“雨中加油团”,以及赛后迅速刷屏的“西宁跑者故事”话题,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对运动的渴望。正如赛事总监所言:“海拔2261米不是障碍,而是西宁人挑战自我的底气。”
近年来,西宁通过连续举办马拉松、环湖赛等赛事,逐步构建起“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体育生态。但相较于沿海城市,其运动基础设施与群众参与度仍有提升空间。此次半马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顶级赛事,更以“雨中奔跑”的集体记忆,激发了更多人走出家门、踏上跑道的热情。
当最后一名选手在雨中冲过终点,当志愿者为轮椅选手披上毛巾,当市民用手机记录下赛道上的每一个动人瞬间,西宁用一场雨中的马拉松证明:运动从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一座城市向健康、活力迈进的宣言。期待未来,高原的赛道上能涌现更多奔跑的身影,让“运动西宁”成为这张城市名片最鲜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