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中华网  |  百度  |  青海新闻网

西川中学:一场关于成长节奏的跨界对话

—— 近观高原花海却思教育时序

青海在线网 自然界每一种植物都在按规律悄悄演绎着生命的哲学。你看那山洼中望不到边的新绿,有的铆足了劲儿往上蹿,花苞早早地探出头来,在风里摇晃着青涩的骄傲。有的却不急不躁,把时光都花在向下扎根上,仿佛在等待一个特别的信号才肯舒展腰肢。矮小的幼苗未必孱弱,泥土下的根须早已织成细密的网,默默积蓄着冲破阻碍的力量。经受过风雨洗礼的那些,反倒像被唤醒了沉睡的能量,在阳光里拔节生长的声音格外清晰。就连我们这些看客,期待它们惊艳开花这件事,也从没有统一的时间表,有的赶在早春的料峭里绽放,有的却要等到秋阳温暖时才肯吐露芬芳,每一株植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长,每一朵花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

孩子们的成才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带着各自的天赋、性情与梦想来到世间,就像一颗颗独一无二的种子,在教育的田野上等待着适宜的生长契机。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最珍贵的使命便是像读懂植物生长那样,去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节奏,为破土的种子备好温润的土壤,为待放的花苞留足等待的耐心,让每一颗种子都能在尊重与理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最终长成自己本该有的模样。西宁市西川中学的校园里,就藏着这样一片懂得等待与滋养的教育田野。学校以“和润课程体系”为犁,以教育者的初心为泉,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让每颗种子的生长都得到最妥帖的呵护,用多元课程理论,滋养每一个生命。

国家课程是教育大厦的基石,西川中学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上,始终带着敬畏心与创造力。教师们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把教材里的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触摸到的温度:语文课堂上,《诗经》里的草木会变成校园里的实景观察,让“蒹葭苍苍”有了具象的诗意;数学公式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通过测量操场、设计花坛,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英语课上的对话,常常围绕着学生们熟悉的校园生活,在话剧里藏着真实的交流渴望。这样的课堂里,知识不再是遥远的标本,而是能扎根在学生心里的养分,让通识教育的根基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坚实。

校本课程则像田野里的“特种肥料”,总能精准地触达不同种子的生长需求。每周三的下午,西川中学的校园总是格外热闹:篮球场上,运球声与欢呼声交织成青春的节拍,不爱剧烈运动的孩子,或许正在旁边的排球网前练习垫球,在一次次协作中找到团队的归属感;电钢琴教室里,指尖流淌的旋律可能还带着生涩,却藏着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而在锅庄舞的队伍里,孩子们踩着古老的节奏旋转,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在舞步中悄然传承。更令人惊喜的是那些充满未来感的课程:机器人教室里,孩子们为了让机械臂精准抓取物品,反复调试程序时眼里的专注。无人机课堂上,专注地测试着每一台飞行器,让其顺利高飞;创意搭建课上,用木板搭建的“校园模型”里,藏着他们对空间与结构的独特理解。这些课程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隐藏的潜能宝库,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找到发光的理由。

老师们懂得“因材施教”的真谛,他们知道,同样的阳光雨露,对不同的种子可能意味着不同的生长节奏。“5311”体育特色课程就是最好的例子:体能基础较弱的学生,会在老师的陪伴下从基础的慢跑、拉伸开始,感受运动带来的轻松与快乐;而对球类有天赋的孩子,则能在专项提升课上接受更专业的指导,甚至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让热爱变成闪闪发光的勋章。在这里,没有“必须达到的标准”,只有“适合自己的成长”,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找到自信,让身体与心灵一起变得更有力量。

学校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生长舞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特光芒。省图书馆、市图书馆,青海读书会、西源读书会,课上、课下,校园、家庭,每一个能展示的角落,孩子们分享的不只是书本里的故事,还有自己与文字相遇时的感动。有人为《小王子》里的玫瑰流泪,有人在《昆虫记》里看到生命的平等,这些真诚的表达让阅读不再是孤独的旅程。如今,学生们年均7册的纸质书阅读量,早已超越了数字背后的意义,“让读书从一时间的热度变为一辈子的厚度”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变成了滋养心灵的日常。学校获得全国“书香校园”;国家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和语文教育“百千万工程”基地校。这些平台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看见自己的闪光点,在被看见、被肯定中,生长出更蓬勃的生命力。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追赶的比赛,而是一段等待花开的旅程。西川中学用“和润课程”体系的建构证明:当教育者愿意蹲下来倾听每颗生命的心声,愿意用多元的课程为不同的生长节奏留白,每个孩子都会给出最动人的成长答案。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在校园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课程的创新,更是教育者对生命最温柔的尊重。因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按自己的节奏,长成独一无二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