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腾讯  |  新浪  |  搜狐  |  网易  |  凤凰网  |  中华网  |  百度  |  青海新闻网

【青海在线网·散文】屏幕上的国魂——观九三阅兵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八十载风雨兼程,今日之中国已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

——题记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我的办公桌上。我端坐于屏幕前,心情如潮水般澎湃。今日是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日。天安门广场即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而我将通过这片电脑屏幕,见证这场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国家盛典。

窗外秋意初显,室内却弥漫着一种庄重的期待。我轻轻调整坐姿,仿佛如此方能配得上这庄严的时刻。

(一)方寸屏间,共赴一场庄严之约

时钟指向预定时刻,我急忙点开微信公众号的直播入口。画面加载的瞬间,天安门的雄姿便铺满了整个屏幕——熟悉的红墙黄瓦泛着沉稳的光泽,庄严的城楼矗立在视野中央,宽阔的广场在镜头下舒展延伸。网络跨越距离,竟将这份宏伟与肃穆,如此真切地送到了我眼前。

礼炮声从音箱中涌出,即便经过网络信号转化,那份震撼力依旧直抵心底。56门礼炮轰鸣80响,每一声都对应着八十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胜利,像历史的回声穿越时空,重重敲击在我的心上。

当国歌声响起,我几乎是下意识地起身站立,在寂静的室内轻声默唱。从小到大,国歌听了无数遍、唱了无数遍,可每一次旋律响起,胸腔里的激动仍会不受控制地翻涌。这一刻我忽然觉得,屏幕前的不只是我一个人——千千万万同胞定和我一样,正做着相同的动作,唱着相同的歌词。

看不见的网络电子信号,将无数颗心紧紧联结,织成了一个虚拟却滚烫、真实得无可替代的共同体。

(二)英姿飒爽,徒步方队的铿锵步伐

分列式的激昂旋律奏响,徒步方队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气宇轩昂地走来。当镜头缓缓推近,我清晰地看到士兵们那一张张年轻却写满坚毅的面庞。他们的轮廓犹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每一处线条都刚劲有力,深邃的眼眸中,目光如炬,坚定地望向前方,那眼神里饱含着对使命的担当与对祖国的忠诚。

他们的步伐整齐到令人惊叹,千百人仿佛融为一体,整齐的脚步声通过音响在室内有力回荡,那富有节奏的声响,让我瞬间产生一种奇妙的错觉,仿佛他们并非在屏幕的另一端,而是正英姿飒爽地从我的桌前昂首走过。

这震撼人心的整齐背后,是受阅官兵们超乎想象的艰苦付出。据悉,在此次阅兵训练中,科技手段与传统训练方法紧密结合,发挥出强大合力。激光测距仪持续不断地扫描,精准监测每一步的距离;AI动作捕捉系统时刻在线,实时校准每个动作的角度与力度,确保每个动作都精确无误。

仪仗方队对正步这一基本步伐、必修科目有着极致追求。他们的正步,讲究“踢腿带风,落地砸坑”——抬腿时,动作刚劲利落,呼呼风声随动作而起,尽显磅礴气势;落脚时,脚步坚实有力,仿佛要在地面砸出深坑,满是坚定与豪迈。

(三)大国重器,钢铁洪流的震撼呼啸

装备方队如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气势磅礴。打头阵的99B式主战坦克,那坚实厚重的钢铁身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而威严的光泽,宛如战场上的无畏战神。这些亮相的装备,每一件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结晶,它们静静伫立,却以独特的“语言”诉说着国家科技实力实现的巨大飞跃。

此次阅兵紧紧围绕实战标准精心筹备,装备方队采用实战化联合编组模式。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等作战集群依次排开,实现了海陆空全域的成体系作战。这种创新的编组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军种之间的界限,依据实战化联合编组的科学原则,巧妙划分为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这七大作战模块,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世人展示我国军队体系化作战的强大实力。

就在这时,振奋人心的解说声传来:“无人作战群3个方队即将接受检阅!” 瞧,陆上无人作战方队凭借先进的越野性能和智能操控系统,跨越重重险阻,所到之处畅通无阻;海上无人作战方队像一群灵动且无畏的“海上精灵”,依靠自主导航技术在深蓝海域自主巡弋,随时准备向目标发起攻击;空中无人作战方队融合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空天领域与虚拟敌机展开激烈“交锋”,尽显空天争锋的豪迈气势。

这些无人方队紧密配合,共同构建起完备的无人作战体系,充分彰显了我军在新域新质战力建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也有力地宣告着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四)鹰击长空,战机编队的壮美航迹

天空中,轰鸣声骤起,屏幕里的现场观众纷纷仰头望去。只见战机编队如雷霆般呼啸而过,五彩烟带随之拉出,宛如绚丽的彩虹横跨天际,壮观至极。

此次受阅的空中梯队,汇聚了我军联合作战的主体空中力量。陆、海、空军的战机组成强大阵容,低空飞过天安门广场,那场面气势恢宏,令人心潮澎湃。其中,歼-20S双座隐身战斗机作为全球首款双座五代机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中国在隐身战机领域的创新能力。而灰色涂装的歼 -35隐形战机更是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我国自行研发生产的第五代战机,它的性能领先世界,是我国航空力量的杰出代表。

看着战机整齐划一地飞过天空,我不禁想起了历史的对比。1949年开国大典时,我们仅有17架飞机。由于数量太少,周恩来总理不得不下令让飞机飞完后再绕一圈。那时的我们,在航空力量上是如此薄弱。而如今,我们的战机编队强大而威武,机型先进,数量众多,这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怎能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它见证了我国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

(五)历史回望,从苦难到辉煌的征程

观看阅兵过程中,我的思绪不时飘向历史深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斗争。

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战强敌、以前仆后继赴国难,付出了超过3500万人伤亡的巨大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我想到了一位叫李登麟的老人的故事。1941年,他的家庭在日军的侵略下支离破碎,父母双亡,兄弟姐妹失散。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家仇铭骨里,国志照山河”。这位老人表示:“倘若日本胆敢再次冒犯我国主权、践踏历史真相,只要国家需要,我必毫不犹豫、矢志不渝地响应号召”。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不是凭空而来,国力强大才是和平的底气,安宁需要实力守护。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弱国没有地位,落后必然挨打。

(六)和平信念,民族复兴的庄严宣告

阅兵不仅是先进武器装备的展示,更是向国内外展示实力的舞台。它展示的军容之盛、国力之强,能极大地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山呼海啸一般的声浪震破云霄,9月3日,人民军队列阵接受习近平主席检阅,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三句“必胜”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历史的结论、实践的真理、人民的信念。

通过观看这次阅兵,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人从此要而且有能力用和平的方式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真正走向先烈们所期盼的那个未来。血战云山,马踏长津湖,固守上甘岭,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未见其面却受其恩,永远铭记。

9.3阅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告诉先烈“我们没忘,不能忘,不敢忘”,是为了让后代不用再经历战火,是为了让世界看清:“中国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家园,有底气不让历史重演!”

时长70分钟的阅兵仪式落下帷幕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乃至我写下此篇的现在,那壮观的场面依然在脑海中回荡。

我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平静的街道,偶尔有车辆驶过,行人匆匆。此刻,我们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依然在日常生活中运转着,但某种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在每个国人心中生长,一种民族自豪感在血脉中涌动。

这场通过屏幕观看的阅兵,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祖国的强大与复兴。

这块电脑屏幕上,我看到了我亲爱的祖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交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这是通过网络传递的爱国情怀,这是通过屏幕连接的民族记忆。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白雪,甘肃天水人,现定居青海大通,热爱文字,喜欢阅读,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