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徒步再酿祸:青海门源事件叩问,探险的边界该如何守住?
青海在线网(文/易朝阳) 10月5日,青海门源老虎沟的风雪中,一则令人扼腕的消息传来:百余名私自组织的徒步爱好者违规进入高海拔无人区,最终1人因失温与高反遇难,300余救援人员紧急搜救才让多数人脱险 。这场悲剧不仅是一次户外事故的警示,更叩问着每一位探险者的安全底线与责任意识。
自然的威严从不容轻视。老虎沟平均海拔超4000米,地形复杂且天气多变,本就是明确的危险区域。更值得注意的是,青海省早在2025年4月便发布公告,禁止未经批准进入此类未开发区域,门源县政府在事发当日更紧急重申禁令,明确擅自进入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然而这些警示未能拦住徒步者的脚步,他们在未报备审批的情况下,通过社交媒体自发结队闯入险境,将自身与救援者都置于风雪考验之中。
救援的代价从来沉重。从省委书记、省长亲自调度,到州县联动调集公安、应急力量,从140人到300余人的搜救队伍扩容,再到马队、无人机组成的立体搜寻网,这场跨区域救援投入的公共资源难以计数。更严峻的是,救援者同样面临高海拔、降雪带来的生命风险——他们的逆行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对生命的珍视,不应成为违规者任性的“后盾”。
类似的教训早已屡见不鲜。江西百丈山曾有5名驴友无视禁令闯入野山,最终动用880余人救援,事后承担2万元救援费用 。法律层面,《民法典》《旅游法》均明确,旅游者违反安全规定接受救助的,需承担相应费用;若造成生态破坏或公共风险,更要依法追责。青海此次事件中,“私自组织”“擅自进入”的定性已然明确,涉事者理应为自身行为付出代价。
探险的意义在于探索而非冒险,热爱自然更需敬畏自然。老虎沟的风雪带走了一条生命,也给所有户外爱好者敲响警钟:无人区的壮美背后是致命的危险,个人的兴趣不能凌驾于生命安全与公共利益之上。唯有把规则刻在心中,将敬畏融入行动,才能让户外探险真正成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程,而非以生命为赌注的冒险。

